一是切实做好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加大动态排查力度,聚焦“一户多残多病家庭”“隔代抚养家庭”“一户多人仅保一两人”“一户多人仅保部分”等非整户保家庭的困难情形,通过多方研判提高整户保障比例和足额保障水平,防止低保漏人漏户。综合考虑申请对象家庭财产、收入以及实际生活等综合状况,杜绝“一刀切”,防止“错退”现象发生,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今年以来,共新增纳入社会救助对象513户1454人。
二是强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充分运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监测预警和定期查访功能,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政策衔接,以民政窗口受理员和村级民政专干队伍为基础,将“大数据”和“铁脚板”有机结合,主动发现并根据实际情况分层分类施救,联合相关部门给予综合救助帮扶,形成救助帮扶合力,提高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截止目前,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的已脱贫人口有2422户4117人,占全市已脱贫人口总数的16.1%;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的易返贫致贫人口有406户794人,占全市易返贫致贫人口总数的37.3%。
三是落实低保延退。贯彻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大力实施低保延退制度,将家庭条件好转但收入尚不稳定的低保对象纳入延退范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目前实施低保延退的有23户48人。
四是实施特殊困难群体医疗费、伙食费政府兜底。分散特困人员、孤儿医疗政策报销后剩余部分医疗费用,从临时救助资金中予以兜底;低保、特困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伙食费由财政资金给予兜底,切实解决了特困人员、孤儿就医难题和困难精神病患者生活难题。(李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