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委编办抓实“三项改革”筑牢“三项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2-22
信息来源: 市委编办
党的十八大以来,龙南市委编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符合龙南实际的机构职能体系,抓实党政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三项改革”,坚持“规定动作+自选动作”相结合,努力激发机构编制资源的“碟变效应”,为龙南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一、扎实开展好党政机构改革,筑牢党政机构改革成果
一是调研发现问题。做足党政机构改革前期工作,实行调研全覆盖,组建由编办领导班子带队加业务骨干的专业调研队伍,做到调研内容“实”、发现问题“准”、解决问题“精”的三原则。二是“清单式赋能”解决问题。为筑牢党政机构改革成果,以“双清单”为抓手,着力解决部门间履职问题。制定职责边界清单,破解没人管、重复管和交叉管问题,清单的制定进一步优化了部门职能,厘清了部门主办、协办关系,明晰了部门履职边界。制定职责任务清单,并制定好各部门各单位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优化了流程,精简了办事手续。三是“精细式落实”改革评估。把推进实施改革“回头看”作为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的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开展了“三定”规定执行情况“回头看”。首先开展部门自查,根据部门自查反馈情况,梳理问题事项,形成《“三定”回头看自查问题清单》;其次开展调研,分组到党委机关和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部门自查和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深入了解部门“三定”规定落实和改革后的运行情况,逐条逐项查摆工作推进落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推动各责任部门严格抓好整改,推动部门“三定”规定落到实处,助力改革提质增效。
二、抓实事业单位改革,筑牢事业单位改革成果
围绕完善机构职能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益事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适应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保障需求,对事业单位职责定位进行全面分析,推动事业单位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做到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该转企的转企、该精简的精简、该加强的加强。突出问题导向,采取整合撤并等方式,调整优化“小、散、弱等职能模糊,职责相近,业务重叠”的事业单位,优化市监、交通、文化、农业执法队伍管理体制,建立应急、水政、林政、住建、城管执法队伍,加快推进执法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提升执法能力和水平。突出目标导向,围绕促改革,强弱项、补短板,发挥机构改革工作目标导向,优化资源配置,让更多资源向社会提供“六稳、六保”等民生公益事业倾斜,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能,奋力推进事业资源均衡配置。突出结果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协同高效,推动事业单位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将事业单位压缩60%以上,由200余个涉改事业单位精简至70余个。
三、夯实乡镇机构改革,筑牢乡镇改革成果
一是稳固推进基层体制改革。稳固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印发《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方案》。按照大乡镇“4办+1特色+2事业”、小乡镇“4办+2事业”模式统一设置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周密部署,稳步推进乡镇赋权工作,各乡镇立足实际,围绕赋权清单“看单点菜”,选择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承接的赋权项目,实行一乡镇一赋权目录。二是推动经济发达镇改革。将杨村镇打造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等领域向杨村镇下放159项权限,对下放事项进行跟踪指导,既“扶上马”又“送一程”,切实增强承接赋权事项能力。以审批和执法工作落实为突破口,不断放大镇行政管理改革的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强乡镇对派驻机构的管理。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派驻机构人员沉不下去、乡镇没有话语权等问题,出台派驻机构管理办法,从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入手,赋予乡镇对县级部门派驻机构的日常管理、人事管理、负责人任免、考核评议等方面的建议和管理权。不断推动编制资源真正下沉融入到基层,形成基层治理“一盘棋”。例如,在改革后,司法所人员调整由“事后告知”变“事前征求”,增强了乡镇对派驻机构人事管理的参与权和决定权。
供稿人:帅庚未 1508357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