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坚持能动履职争创“第一等”的公益诉讼检察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30
信息来源: 市检察院
龙南市检察院聚焦“质量建设年”部署,坚持依法能动履职,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今年1-9月,公益诉讼立案49件,发出检察建议27份,办案数量同比增长25.64%,公益诉讼业务质效排名全省第1。
一、聚焦重点能动履职。一是优化案件办理结构。在常态化办好传统“4+1”领域案件的同时,及时跟进“4+5+N”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新领域案件办理,办理防灾减灾、文化和文物等新领域案件7件,占比14.28%。二是深化重点领域监督。持续跟进中央环保督察、省市巡视巡察反馈问题以及检察建议整改落实情况,着力解决工业园区工业污水处理、稀土矿山污染治理等问题,依法督促拆除污染环境砖厂,向责任单位追缴土地出让金559.82万元。三是强化民生司法保障。以黑臭水体治理、食品药品虚假宣传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公益损害为切口,向有关部门制发诉前检察建议,督促预警防范、堵漏建制、综合治理。开展小区电动自行车“飞线”整治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监管,规范居民充电装置,保障群众用电安全。
二、加强协作凝聚合力。一是充分发挥代表委员建议提案作用。紧紧依靠人大、政协监督,拓展案件线索,建立完善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从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宝库中挖掘线索,办理行政公益诉讼案件8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责任单位整改6件,均已整改到位。二是积极构建森林、河湖水资源保护“齐抓共管”新格局。与河长办、林长办建立“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14次,召开或受邀参加联席会商会议5次,推动乡村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注重发挥专家“外脑”作用。聘请税务、环保、林业等3名专业执法人员为特约检察官助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行政执法实践优势,协助分析专业性较强的案件线索,帮助检察官办案团队解决专业性问题,提升办案质效。
三、做优做强特色品牌。一是部署开展特色小专项行动。制定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工作方案,成立以检察长为主办检察官的3个公益诉讼办案组,部署开展虚假宣传、生活污水等专项行动,督促有关部门追缴生态损害赔偿金7.69万余元,促进修复被污染湿地80余亩,开展补植复绿23.88亩。二是深入开展“精品案件工程”。在办案过程中加强经验总结,注重培育典型案例,定期召开精品案例研讨会,培育并向上级院报送金银箔食品监管行政公益诉讼案等典型案例,着力打造“一院一品”特色品牌。三是精准发力保护地方特色文物。结合龙南“世界围屋之都”实际,主动参与客家围屋保护的综合治理和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督促文物保护部门和属地乡镇政府依法履职,促使燕冀围、关西围等一大批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得到维护修缮,有效解决私人产权下优秀文物保护难题。办理的督促保护客家围屋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全国公益诉讼检察好案例、省检察院第一批参考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