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市紧紧围绕赣州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部署和要求,坚持把赣州市“2+4”工作模式作为指导蓝本、行动纲领,系统谋划、整体运作,从创新机制、举措、方式和路径入手,精准发力、狠抓落实、有效激发脱贫成果巩固拓展的工作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夯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基础。2022年以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防止返贫监测工作有关做法在全省推广。
一、建立新机制强化一体推进。重点围绕“2+4”模式工作思路,专门配套出台了《龙南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导调度工作方案》、《龙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红黑榜”暨挂牌督办管理制度》,组建成立了综合督导组、常态化督导组、交叉督导组、县际督导组四支督导组,每季度开展1次暗访督导,做到精准查摆不足,全面补齐短板。建立了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例会制度,专门印发了《龙南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例会制度》,即每个季度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每个月召开1次领导小组办公会,十三个行业帮扶专项工作组每季度召开1次例会,及时协调推进工作重难点。结合阶段性工作实际,建立了工作要点制度,坚持每月印发工作要点,提示行业帮扶单位和各乡镇抓好当前重点工作落实,压紧压实各巩固脱贫成果主体职责。建立了集中联审制度,分批抽查村级内业资料,由乡镇统一提交到县级,组织行业帮扶单位开展集中联审,并评出“好”“中”“差”三个等次。建立了电话抽查制度,组织行业帮扶单位围绕“三业”政策宣传和落实、饮水住房安全、易地搬迁、扶贫资产管理等内容,对脱贫户、监测对象、搬迁户以及扶贫资产管护人员开展电话抽查,及时发现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其中,饮水安全电话抽查覆盖所有行政村,按照5天一周期,每周期每个乡镇至少抽取1个村,每个村至少抽取10户开展抽查。
二、推行新举措强化重点推进。对标对表“2+4”模式每期调研指标,逐条分析、逐项研究,并以调研指标为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筑牢底线基础。一是持续深化“445”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走访摸排、部门数据筛查、社会信息补充四条路径;优化分析研判、程序纳入、动态管理、分类管理四个机制;完善健康、教育、兜底保障、“三业”帮扶、防贫保险五项举措,做到早发现、早纳入、早帮扶,实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截止目前,全市共有监测对象490户。二是持续开展住房安全保障提升行动,先后在5月-6月开展住房安全夏季攻坚,8月开展住房安全夏季专项整治两大行动,通过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整治领导小组,从责任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工作专班,给予一定的经费奖补的方式,以过硬举措、严格标准,全面整治有人居住的住房、无人居住的危旧房、残垣断壁、破旧的围屋和古建筑、易地搬迁户老房。三是持续推进农村饮水提档升级工程,通过与省水务集团开展城乡供水一体化合作,在建的茶坑水库工程可延伸覆盖周边6个乡镇。采取管理物业化方式,支持润泉供水公司接管9个乡镇“千吨万人”“百吨千人”集中供水设施,并依托润泉供水公司专业团队,建设水厂智能监控中心,实行制水、供水全过程数字智能化监管。通过统筹整合各类资金,大力实施农饮工程提档升级,提档改造45处供水工程,惠及约十万人口。
三、用好新方式强化过程推进。充分把握“2+4”模式工作内容,逐一开展“麻雀式”剖析,细化环节、各个击破推动,整体工作上水平、出实效。一是在驻村工作管理环节推行“三看三比树红旗”评比机制。每月以100分为基数,按照“看措施、比水平,看变化、比成效,看作风、比形象”评比内容,对照加扣分评分具体细则,组织对驻村工作队进行评比打分,并综合总体情况,每半年评选10个红旗工作队、10名“十佳第一书记”,在队员中评选20名驻村优秀标兵进行表彰,通过评先评优,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驻村工作帮扶水平。二是在项目资金实施环节推行“135”工作法。“1”即在关键节点,坚持每天一汇总,统计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支出进度。“3”即发改委、财政预算审核、行政审批部门需在3个工作日内分别完成审批并出具报告。“5”即乡村振兴、财政部门在收到资金拨付申请后,需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请款资料审核,并支付到施工方账户。三是在易地搬迁社区管理环节推行“1+4+N”管理制度。1即1个“点长”负责统筹抓总,1个党支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4即社区服务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四方共管”,相互协调配合理;N即N支服务小队,如成立楼栋长、调解委员会、志愿服务队、文化宣传员等队伍,共同建好建优“微田园”,搭建起和搬迁群众沟通桥梁。
四、探索新路径强化统筹推进。在做实“2+4”模式各项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高于”目标,结合本地实际,依托特色资源,不断拓展提升脱贫成果。一是村企共建用活衔接资金。坚持用小资金撬动大收益工作理念,推行村委与第三方经营主体共同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示范带动效应产业基地,村委会负责流转房屋和土地,把衔接项目资产作为特定投资入股,经营主体支付土地和房屋流转租金,并每年按照衔接资金投资额5%-12%的标准支付村集体收益,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双赢”。二是乡贤乡居激活老屋资源。充分发挥民宿经济发展优势,大胆改革创新,推出乡贤乡居制度,发挥乡贤作用,盘活农户闲置房屋资源,既破解了老房拆除难问题,又增加了群众收入,带活了项目产业。目前,已打造了渡江镇黄花湾、临塘乡芷溪谷等多个乡贤乡居示范点,共修缮围屋54座,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住宅665幢(间),建成8个老屋民宿集聚区,带动1.2万余名群众受益。三是三产融合做活增收文章。借力龙南大抓招商、大干项目,聚焦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劲态势,持续加大衔接资金产业项目投入力度,融入全域农业产业发展大局,依托引进的江西赣鄱正品品牌管理公司,江西宝农食品有限公司、江西隔壁阿姨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打造龙南特色农产品品牌,建立产业优势,提升衔接资金产业项目收益,带动脱贫群众有效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