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导读 > 基层党务

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显成效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16 信息来源: 市法院


  一直以来,龙南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化发展“寻乌经验”,立足基层社会治理为核心,以内强外联机制建设为重点,构建多元解纷体系,全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走出诉源治理“龙南样板”新路径。今年1-6月,该院共新收各类案件2486件,同比下降27.05%。

  内强——深挖内在潜力

  深入开展诉前调解。返聘2名老法官为特邀调解员,分别成立“志全调解工作室”和“福媛调解工作室”开展诉前调解。立案庭在收案并征求当事人同意后,将婚姻家事、相邻、林权、坟地、合伙等疑难复杂案件和争议标的金额较大、案情相对复杂的经济类纠纷分流至调解室,由调解室于15日内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当场制作调解书,经员额法官司法确认后送达给双方当事人即可结案。自成立以来,调解工作室对1425起纠纷成功进行调处,其中570余起当场履行完毕。该模式在诉前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既缓解了案件压力,减少了群众诉累,又避免了双方矛盾冲突升级,缓和了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修复了邻里、乡亲关系,获得了群众高度认可。

  大力推进诉前鉴定。为减少群众诉累,缩短案件周期,龙南法院诉服中心对需进行鉴定案件及当事人已单方委托鉴定案件先行开展诉前质证或诉前鉴定。在传统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等案件基础上,该院还将诉前鉴定案件范围进一步拓展到买卖、租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财产损害赔偿等案件类型。通过诉前鉴定明确案件争议标的及金额,与诉前调解工作有效衔接。2021年以来共进行诉前鉴定153件,其中51件在出具鉴定结论后于诉前成功调解。

  外联——凝聚化解合力

  积极开展委派调解。2019年龙南法院与司法局在该院诉服中心联合成立“和事佬”金牌调解工作室,由司法局两名司法员常驻“和事佬”调解工作室,主要负责对标的额10万元以下的民间借贷、金融借款合同、买卖合同、物业合同、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进行委派调解。同时在东江乡联合设立“老支书调解室”,由一名村支书负责日常工作,对法院委派的涉及该村案件进行调解。该模式的成功之处在于:一是便于双方工作联系、沟通以及调解过程的指导;二是有效避免委派案子久拖不决的情形;三是调解成功的案件可以当场进行司法确认,保证当事人“只跑一次、一次办好”;四是经过司法确认后的调解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且无须交纳诉讼费用,既保障了当事人合法权益,又降低了群众诉讼成本,截止2022年6月30日,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797起,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全力打造“家门办·无讼村居创建”品牌。今年以来,该院联合龙南市委政法委在全市14个乡镇107个村社区范围内开展了“无讼村居”创建活动,并将创建结果纳入平安龙南建设(综治)工作考评。通过法官挂点、诉调对接、培训指导、科学奖补等一系列举措,由法官挂点具体村居开展日常指导及业务培训,对来法院起诉的案件根据属地原则委派至被告所在地村居,由该村居开展诉前调解,调解成功的制作调解协议并进行司法确认,年度根据各村居完成调解任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并予以奖补。通过该模式,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共建——扩大纾困助力

  今年以来,该院紧紧围绕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创新“一站一室一庭一中心”工作模式开展涉企案件纠纷多元化解,为龙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司法保障。

  “一站”,即在重点企业设立“法官驻企工作站”,定期派遣员额法官到企业现场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法律咨询、举办法治讲座,帮助企业解决涉法涉诉难题,为企业员工提供法律帮助。

  “一室”,即在龙南经开区办公楼成立“驻经开区法官工作室”,组建工作专班,指派2名入额院领导驻点服务,主动靠前,采取值班、走访、座谈、参加联席会等方式为经开区“腾笼换鸟”、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

  “一庭一中心”,即在工业园区成立“工业园区巡回法庭暨涉企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设立涉企案件服务窗口,开辟“绿色通道”,指派专人轮流值班,对涉企案件开展诉前调解和就地巡回审理,由全院干警挂点联系园区176家规上企业,为园区企业、员工提供法律咨询和讲座,就近、从快解决涉企矛盾纠纷,让更多纠纷解决在诉前、控制在园区内,面对面为园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该模式自今年5月运行以来,共在5个企业设立工作站,为企业和经开区提供法律服务23次,走访、接待企业和员工500余人次,巡回审理涉企案件7件,化解矛盾纠纷29起,举办法律讲座4次,发放宣传资料近万份,取得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