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导读 > 基层党务

市民政局:推行党建+,提升民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25 信息来源:
  龙南市民政局是市政府主管民政工作的工作部门, 新时期民政工作主要承担着保障民生、发展民主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近年来,我局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行党建+模式,坚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推动各项民政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构建龙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党建+项目建设,建设龙南百年品质工程

  养老服务设施和殡葬设施等民生项目建设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为保障项目建设“源头有水”,我局成立以党员领导干部为带头人、党员股室长为骨干的争资争项小组,结合业务职能,加强规划储备,攻坚前期工作,积极北上争资,取得良好效果。如社会福利养老中心、汶龙中心敬老院、渡江中心敬老院扩建项目,总投资分别为3300万元、919万元、500万元,分别争取了上级资金3180万元、470万元、499万元;在建的殡葬设施建设1个,为龙南市殡仪馆(公墓)搬迁新建项目,占地638.8亩,总投资约1.35亿元(其中工程投入约8150万元,征地款约3100万元,设备采购约2000万元)。为把各项目工程建设为示范工程、百年工程,我局严把建设质量关,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党组成员、副局长为常务副组长、抽调4名骨干党员为组员的党员先锋队,全面抓好工程建设。每日由党员先锋队现场进行督促、检查,对现场发现的问题实时通报及沟通,现场解决实际问题,保障项目顺利进行;从严督促建设单位按图施工,对重要施工工序、节点制定施工方案;要求施工方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携带合格证及检查报告,由各参建单位确认后方可进场。在党员先锋队的努力下,龙南市殡仪馆(公墓)搬迁新建项目代表龙南现代服务业,先后多次在全市六大攻坚现场流动会上作典型发言。

  党建+农村养老,增进农村老人幸福感

  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市民政局创新思路,联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财政等部门,积极推进农村“党建+互助养老”模式,通过整合党在基层的阵地资源,提高站点建设和运营补助标准,积极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引领民生中的作用,在各乡镇打造了一批老人喜闻乐见、子女安心放心、社会支持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在这里,党员当起了帮助老人的服务员,孝老食堂有效解决了困境老人的吃饭难的“烦心事”,阅览室、书画室、茶室、多媒体室....等助娱场所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站点门口张贴的社会捐赠公示栏,更是体现了社会各界对该项民心工程、暖心工程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党建+公益服务,让社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依托民政部门登记机关职能优势,积极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入章”工作,建立社会组织管理与党建工作相结合的“同登记、同年检、同考核”工作制度,按照应建尽建的原则,在社会组织领域共成立党支部9个,从源头上持续巩固“两个覆盖”。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应急救援等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21年以来,各社会组织先后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900多人次,开展校园防溺水安全教育29次,助力党代会、两会100多人次,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党建+社会救助,兜准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为解决困难家庭收入核算难的“堵点”、“痛点”,在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引领下,创建了劳动力系数核算办法,有力纠治了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核算主观裁量现象,确保了低保对象评定的公平、公正,实现了困难家庭精准识别与高效救助。该核算办法的创新实践案例《困难群众家庭收入核算与指标核算研究》在民政部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中荣获优秀案例,其经验文章《把低保认定变成一道计算题》在《中国社会报》刊登介绍,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经验文章《底数清、政策清、责任清》在《中国社会报》刊登介绍。

  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情暖万家”主题实践活动,按照网格化挂点联系乡镇的方式,将全局领导、干部分成六个小组,由领导干部带队,到各乡镇开展大走访、大摸排、大宣传、大调研。活动期间大力宣传民生保障政策,排查民政对象存在的“急难愁盼”问题,掌握各项民政政策落实情况,广泛征集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引导广大民政对象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截止目前,共走访低保、特困等民政服务对象13551人次,发放《民政工作服务指南—情暖万家》宣传资料3.2万份,排查困难群众8157人次,新增纳入低保217户366人,纳入特困供养49人,实施困难家庭临时救助1022人次101.8万元,切实兜牢民生保障底线。